我回到博客啦!!!
2013年左右,我关闭了曾运行五年多的u-toc.com博客。那时候,微信、微博迅速崛起,博客开始衰落。
人类似乎丧失了阅读超过140个字词的能力。
后来,就几乎是微信的天下了,连微博都没人用了。这时候不是140个字词的限制了,而是都要看着几幅图片,配一点文字,似乎这才是社交。
接着,就是短视频——终于我们连文字都不要了,躺着看视频是多么爽的事情。连搜索都不需要了,这种快乐似乎永无止境,往上滑动总有下一个更好的视频等着我们。
我自己也开始切换到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当然,我是3天打鱼,30天嗮网的那种,居然也有几百粉丝,上万的阅读量。
然而,越来越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对。
微信是个封闭的圈子,一切内容其实是跟原本的互联网隔离的,其实所有的大平台都如此,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把大量的用户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就等干一件事:引流、变现。
这种模式下,不再是扁平化的互联网,而是在不同的时间、领域、空间里,不断试图制造万众瞩目的头部、爆款,然后变现、收割一波。
然而,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失去了原本互联网中的良好流动性,甚至这与web2.0的初衷都是背道而驰的:点对点的交流、个体产生内容、更多样的互动。这种模式让我们似乎变得没有记忆了,谁会要求朋友圈提供一个搜索3年前自己某个朋友说过的一段话的功能?我们要的只是再快点,再短一点,5秒内没有引起兴趣,手指就开始准备划走了。大家似乎失去了阅读字符文章的能力,不愿在同一个论题上花费超过几分钟的时间。
这会造成一个错觉,以为我们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变得如此容易,看个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就感觉可以在明天的会议上给下属洗脑了,刷个短视频就感觉对人生有了一个顿悟,在各种群里看到转发的一个新词汇,就觉得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当然,这并不算错——人类要是不追求商业成功,那还发展个啥?你想要资本,想要技术,就会得到资本和技术的一切,不可能只要好处,一点坏处都不要。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追求似乎就是穿上了红舞鞋,无法停止。就像我们既然认为人类的大脑是这个星球上最有智慧的,那你就别怪大脑里的多巴胺会抓住一切机会奖励你在床上躺着多划哪怕一下抖音——也只有人类有这个牛逼的能力,把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行为弄到这么垂手可得,连异性都不需要。。。你总不能说,这样不好,让我们把智商降到5万年前吧。
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获取有效信息越来越难了。信息确实更容易传播了,短视频比文字更直观、信息密度也更大,但是,噪音的传播也更容易了,也许你一天能接触的信息增加了3倍,但噪音增加了10倍都不止!(大量对你没用的信息就是噪音——无法增加你确定性/降低你所在组织熵值的信息,对你来说就不是信息)香农第二定理告诉我们,信噪比越低,就需要更大的带宽才能传递等量的信息,然而,你网速再快,人的眼睛/耳朵/大脑带宽是固定的啊。。。。。
不不不,说的好像我这么逆潮流似的,好像2000多年前的古人说,你看看现在啊,礼崩乐坏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也刷朋友圈,我也刷短视频,我不仅刷抖音,刷B站,我还爬出去上youtube,刷viemo。我是说,我们要知道这个事情的问题所在,让自己回到U型曲线的底部,U型曲线以后在TOC的有关文章里再讲吧。
所以,如同人年纪大一点,就希望回到某个安静的郊区、乡下去修身养性一样,在网上,回到博客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对于点击量再也不用关心,如果有网友偶然读到,留点评论,那就如同忽然有朋友路过乡下的房子,进门聊个天一样,有交流无交锋,有休闲无压力。
这个博客并没有特定的主题,我也不打算像以前那样大谈TOC,虽然这仍然是我的主业。可能想到啥就写点啥吧。
关于这个网站怎么建立的,用了些什么技术,可以点击这里:http://tocwei.com/2020/12/12/aboutthisblog/

文章评论
文字理解各不相同,何况只是识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