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因为要办奶奶的社保卡金融功能,带奶奶回了一趟她12年没见的故乡。
故乡对于远离它的人们来说,成为了一个标尺,我们用“多少年没回”来衡量自己度过的时光,用“多少年没见你”来表达彼此的友情,用“这里我都不认识了”来惊叹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我们在餐桌上仔细打量很久没见的老友,来感受平时未觉的时光流逝与自己的老去。
老人互相寒暄着,说着过去的一些老同事朋友,有些去了远方,有些已经离开世界,八九十岁的老人,有时互相听错了意思,答非所问,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喜悦之情,谈到过去的时光,或美好,或艰辛,或幸福,或悲伤,但这些早就平淡如水,波澜再也不惊。
这样的场景也让我们这些中年的人们,有机会提前站到苍老的立场上,回头看一看自己,看看还有什么能做的,让将来老去的自己,笑的更加坦然?尽管,明天的琐事还是很快会把你拖入现实,但至少,在心里,保持一个念头,继续问自己:你往何处去?
故乡就在那儿,你总是能够回去的,但也是永远回不去的,你想回去的,是那时的人,那时的景,还是那时的情?最终,你会发现,你只是想回去那时的自己,于是你一次次出发,一次次无法到达。
下面的一只蝴蝶和蜻蜓,是2008年10月在老家门口的河滩上拍的,如今老家的房子已经转让变成了工厂,河滩也变了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