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知乎上有人邀请我回答一个关于企业如何实施ERP的问题,这几乎成了一个常年的问题,隔段时间就有人出来讨论一下,无论是网上,还是我们跟企业聊天的时候,或是去做项目的时候。
其实网上有很多人回答的很专业,从ERP的专业角度,从实施项目的角度,从选什么品牌ERP的角度等等。我想说的是,最好的方法是,内部开发自己的管理软件(我觉得不要一上来就叫ERP,一个名字很容易误导思维的)。
开发之前先梳理整个管理流程,不要搞错了目标,不要本末倒置,你要搞清楚,做这一切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企业的流动性。而要达到目标,就要让企业各个部门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做多少,什么时候停下来不做,这就需要信息高效的传递来实现,而软件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那么需求分析的过程,就是搞明白我们要从哪里得到信息,如何输入系统,依据什么规则计算和分析,然后如何呈现结果信息给需要的人们。
这个过程里,需要聚焦在业务流程上,首先考虑的是流程、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如何支持在整体上进行持续的改善。软件需求分析人员完全参与其中,可以运用各种原型工具,来与管理团队交流,要想办法,尽量用最少的数据录入,最少的功能、最少的报表输出,来实现支持业务战略目标。(我们都习惯了愿意给越多功能、越多报表的软件付更多钱,然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有人说,自己企业内部开发,成本太高,太难,但我认为,内部开发可以避免那些ERP厂家需要考虑的普适性问题(说是普适性,实际上最后为了迁就各种个性化,肯定要做很多妥协,最后谁都用着不适),或者自定义功能啊,后续的扩展兼容啊,等等,因为都可以持续做代码级的维护和升级,迭代开发。同时,把那些不需要的功能,统统砍掉,一定要有个人,不停的喊,“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不做行不行?用了对整个企业有什么好处?” 说不清楚就先别做!
我倒是要提醒始终都要要注意避免两个问题:
1,一由于过多的/不合理的/不方便 的 数据录入要求,导致大家不愿意用,或者少输入、不及时录入,录入假的/错误的数据,或者不得不录入,却带来大量的额外劳动,耽误了其它更重要的事情;
2,就是因为有某些数据指标,导致大家都在想,如何变通着录入自己的数据,修饰自己的数据,以得到一个漂亮的指标结果,也就是他们不是聚焦在经营业绩上,而是聚焦在经营数据和指标本身上,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个行为,其破坏力非常大。
需求确定后,可以采用敏捷的快速迭代去开发,当然,其它方法也可以,我个人并不纠结具体的技术方法,关键就是,先实现核心功能,然后不断优化,千万不要追求大而全,忘掉所有市面上的所谓标准ERP,品牌ERP,XXXX最新理念的ERP。。。。。。。聚焦于自己的业务,如果你自己的业务流程自己无法梳理和优化,那么自己去找靠谱的咨询公司,千万别依赖所谓ERP供应商自己的实施团队来做管理改善的事情,至少我没见过做的非常好的,他们都是想让你的流程符合他的ERP而已。即便是咨询公司,你也要有自己的判断,毕竟靠谱的少。
我十多年前曾经在乙方给企业做定制化的软件开发,那还是PB/DELPHI + SQLSERVER 2000的年代,做的东西也不能算ERP,就是一个用来支持他们流程的软件,但有些最近还在用。我在做TOC咨询项目过程中,也带过两家客户企业的开发团队,把依据TOC而制定的管理流程,在软件上实现,两家业务都不小,都是十几亿到几十亿的营业额。甚至近年也还直接操刀帮客户写过一个管理生产的SDBR和齐套管理的软件,而他们几百万的ERP,就用来录入订单和转化工单,然后就导出到我的软件里去,也只是花了几个月时间,但这是做了近2年的咨询项目后才开始的,他们充分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需要的功能。
我并不是反对那些大型商业ERP/MES/APS软件,我已经不搞IT很多年了。而是说,企业要仔细思考自己在软件上的需求,要用减法思维,Less is mor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