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可谓持续好多年都是热门话题了。这几天也和一些企业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一番讨论碰撞,产生了一些火花,大家最后还是有所共识,有所收获,写个短文记录一下。
“利他”/“利他心” 这个词很敏感,在学过一些经济学或社会学或是哪怕自然科学的人听起来,有些反常识,因为这有些不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而中国不少老板们听起来也很敏感——我拿去教育我的员工!岂不是可以让大家奉献了?!
很多书籍文章讲“利他”的好处的时候,举的例子本身就是个矛盾,比如会讲个故事,说这个人如何利他,那么为什么这个行为是对的呢,这个人在5年后10年后,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回报!或者一个公司,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这就矛盾了,你要证明利他是好的,最后证明的方法是自己得到了更大的好处??
这是因为理解上的偏差导致的。
仔细阅读稻盛和夫,你就会发现,其实他讲的是,商业的本质是“利他自利”,也就是说,利他 与 自利是相互的,以彼此为前提存在的,也就是经济学里常常讲的基本道理,交易的受益者永远是双方。
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我们往往忘记了要利他,然后才能自利,总想着在交易获取超额利润,那么要怎么做?经济学里也讲过,双赢交易的前提是——信息对称,否则,你以为对方的产品值1000,实际上只有卖家知道,这东西300都不值,那么这就不是双赢的交易。注意,我并不是说,价格要基于成本,而是说基于双方对等的信息,比如,双方都知道,市场上这个产品是缺货的,只有我能及时提供你需要的,因此我要把300元的东西卖到1000,而你刚好需要,你自愿购买,那这仍然是一个双赢的交易。
所以,很多时候,欺骗就出现了,商家变着花样明打折暗涨价、老板变着花样忽悠员工多干活加班不拿钱。。。。。
经济学里有没有讨论过?当然讨论过,越是一锤子买卖,出现欺骗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反正骗你一次,也没指望你下次来;骗你给公司卖命1年,明年你走就走,我还有小鲜肉可收割。。。。那么如何避免?就是要变成长期的反复多次交易,博弈论不就是研究这个的么。因此,这是关于“利他”的第一个理解——你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要考虑长期的利益,不要贪图短期回报,这是时间维度上的“先利他,再自利”。
第二点,非常重要的,更大的全局观,更高的视角,才能利他。
你只看局部,很可能利他就是亏了,然而,跳出你的部门呢?可能是在为某一个订单获取更大利益;跳出具体的订单/产品/客户,你会发现这点利他对整个企业有更大的好处;再上升到供应链层面呢?产业层面呢? 甚至国家与民族层面呢?
有人会说,你这扯太远了,我如果当下的利益都顾不上,何来谈那么深远的大义?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那个站在高视角、看全局的人(当然大部分时候,就是老板、最高决策者)不能慷他人之慨!你考虑整个集团的利益,不是以牺牲某个子公司而又不补偿,来实现的! 所以,这是要企业最高管层,身体力行去思考并行动的,而不是想着去用这么个概念,忽悠一下员工。(我不是针对谁,但毕竟这些年听到最多的就是想这么干的企业!很多咨询公司,也在迎合老板的这个想法,结果是互相一直在忽悠,从来没利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