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直断断续续试图读懂康德,有些书看烂尾了,有些书看了又忘,有些讲座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幸亏每次我都定时30分钟,要不然就浪费电了。不过,哲学还是很有趣的,所以还是偶尔记一点学到的东西吧。
要读康德就要搞明白一点康德之前的情况,当时的哲学有两个主要对立的观点,即主要在英国的经验主义,以及主要在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
1,经验主义(Empiricism)
经验主义哲学主要是在16---18世纪的英国,其主要内容基础就是,认为人类的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五个哲学大牛: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
2,理性主义(Rationalism)
理性主义,其主要内容基础就是,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知识的来源。其主要人物当然就是熟悉的笛卡尔了,还有斯宾若莎,莱布尼兹等。
-------------------------------从经验上说,这是理性的分割线-----------------------------------
但是注意,这种区别是后来的人们整理哲学史给出的,他们之间的区别也不见得就是泾渭分明的,比如理性主义的几个主要哲学家也都认同经验科学的重要性,而经验主义的洛克也说超自然的知识,比如宗教,就必须单独由直觉、推理才能获得。
------------------------------理性的讲,这是经验的分割线--------------------------------------
关于这两大派别我并没有看太多,但这里需要特别拿出来讲的就是休谟了。
休谟本人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但他是个彻底的怀疑主义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一出手就是王炸:
1,归纳问题——凭什么从对个别事例的观察中引出普遍性的结论,无论你设计多精密的实验,做多少实验,都是通过感知得到的,个别的结论,如何保证能上升到普遍永恒的规律?(这是对经验论的质疑,经验如何可靠,如何推出普遍和必然?也就是对知识本身的质疑)
2,因果问题——凭什么你相信因果关系,你看到的无非是一个现象在另一个现象之后出现,而且重复很多次而已。(这是对知识来源的质疑,对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的质疑。)
3,伦理问题——我们通过理性所得到的知识,永远都是“xxxx是xxxxx”,那我们如何从“是”中推导出“我们应该XXXXX”呢?也就是说,关于类似“什么是好的”,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注意,休谟并不否认客观规律,他只是说我们不知道,我们看不见。并且他也强调这只是在理论上的怀疑,在现实中,他仍然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不会不讲因果道理。他把理论和实践分开了。
这3个问题,直接影响了康德:
“我坦率地承认,是休谟的意见在许多年前首先打破了我独断论的迷梦,并且给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指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康德
康德苦苦思索了10年,十年磨一剑,终于发表《纯粹理性批判》,来回应休谟的问题。后续下次再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