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好几年前刚学习基础乐理的时候,翻了好多资料,才找到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乐理解释方式和学习步骤,这些资料比较零散,有些是英文的,有些是文字有些是视频,所以今天综合着整理一个极简的文字版,以防止自己忘掉。
首先是理解音:
简单地讲,我们把振动频率为 261Hz的声音定义为中央 C,就是C大调里的“1”,唱作 “哆(Do)”,这个C,是钢琴上从左往右数,第4个C。通常也叫做 C4.(这个我在http://tocwei.com/2021/01/08/2151/这篇里讲过)
有了中央C,那么把这个频率增加1倍,就得到高音C,振动频率就是522Hz。在C与高音C之间,把频率的数字分为12等份,就是钢琴上那12个键各自的频率了,这样我们得到了下图:(按顺序就是 C -升C-D-升D-E-F-升F-G-升G-A-升A-B-C-升C.....注意,升C也就是降D,升D也就是降E,以此类推。这不严谨,因为严格讲,在功能上,升C不等于降D,但学着玩一玩嘛,不用太深入。) 这个 C-升C-D...... 这里的名字是固定的,永远不变的,叫音名;但是唱的时候,唱 do 还是唱 re,是不固定的,叫唱名。
有了这个,我们就能开始讲音阶了,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单位:半音。上图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键之间为相差半音,比如C到升C,升D到E,注意 E到F也是,B到C也都是半音。 两个半音就是一个全音,比如 C到D,E到升F,或者升G到升A。到目前都没啥难的,对吧,有点像某个数学符号系统而已。(升C就写成 #C或 C#,这里顺便说一句,写文字的时候,中国人可以习惯写成#C,因为中国人讲“升C”,写成C# 也没错,因为国外的习惯是念 C sharp,但是在乐谱上,都是升降号在前音符在后的。降D写成 bD)。
好了,我们知道了半音这个概念,那么我们看上图中最下面的 1234567 1(就是 do re mi fa so la xi do),这是简谱,很显然,1 = C,从C到高音C就是一个八度,那么有12个键,为什么把其中这7个白色的作为1234567呢?
因为,我们规定:从某个音开始,按照相隔 全-全-半-全-全-全-半 的关系排列,就是大调(Major)音阶,而从 C 开始的,就叫C大调音阶。
我们来看一下,从C开始,那么1=C,那2呢?因为第一个简隔为“全”,C往上一个全音是哪个?D,所以2=D。然后可以知道3就是E,第3个间隔要是 半音,所以 4 = F,而不是#F。。。。一直到 7 = B,那么高音1呢,因为第7个间隔又是半,所以高音1=高音C,你看,刚好一个八度。继续往前想一步,D大调音阶就是让1=D,那么2就是E,3呢?E往上半音,就是#F了!以此类推最后肯定会得到7=#C,高音1=高音D!
我们总结一下:
1,C是按照振动频率定义的:C=261 Hz;高音C就把频率翻一倍,然后这两个中间分成12等份,得到12个音,音名是固定好不变的;
2,音阶就是一系列音的排列,规定:大调的排列是间隔为 全-全-半-全-全-全-半 ;
3,因此C大调音阶就是 按1=C (把C唱为do) 的大调排列,因此12345671刚好是CDEFGABC(最后这个C高八度);
4,其它大调音阶,就是把那个音作为1,同样按照 全-全-半-全-全-全-半 的排列,构建12345671,比如E大调是 E #F #G A B #C #D E ;
好,我们解决了音阶(暂时我们只谈大调音阶,不谈小调(minor) ),那么可以来看看音程了(只谈自然音程):
首先,这是个奇葩的计数方式:自己到自己叫 一度,比如 C到C,嗯,没错,叫纯一度。(相隔0个 半音)
然后,到相邻的比自己高的那一个音,就是小二度,比如C到#C,是小二度。(相隔1个 半音)
接着,再往上一个音,就是大二度,比如C到D。(相隔2个 半音)
继续,再往上一个音,就是小三度,比如C到#D。(相隔3个 半音)
继续,就是大三度,比如C到E。(相隔4个 半音)
继续,就是纯四度,比如C到F。(相隔5个 半音)
再往上,就是增四度,也叫减五度,比如C到#F。(相隔6个 半音)
再往上,就是纯五度,比如C到G。(相隔7个 半音)
再往上,就是小六度,比如C到#G。(相隔8个 半音)
再继续,就是大六度,比如C到A。(相隔9个 半音)
再继续,就是小七度,比如C到#A。(相隔10个半音)
再继续,就是大七度,比如C到B,(相隔11个半音)
再来,就到了纯八度了,比如C到高音C(相隔12个半音)
如果还要往上当然还是有的,比如 小九度音、大九度音。。。。能理解就好
现在我们看八度以内的就好,一度就是自己,八度是同名字的,因此,听上去是极完全和谐,因此叫纯一度、纯八度;
四度、五度音,是完全和谐的,因此叫纯四度、纯五度
太不好记了!!
我都是直接数的,从自己数起,纯一,小二,大二,小三,大三,纯四,增四,纯五,小六,大六,小七,大七。这么数下去。。。
(一三五八无大小,二四六七没有纯)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讲和弦了!!
首先,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就构成和弦。最常见的和弦就是三个音构成,有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两种。
三和弦就是从某个音开始,这个音自己叫根音,在上面加个三度音,然后再加一个五度音,有两种情况:
1,构成了 大三 + 小三 的情形,比如 C E G,C调里就是1 3 5,1到3是大三度,3到5是个小三度,这叫 C大三和弦(C Major)就写作C,同理,461也是(写作F),572也是(G);
2,构成了 小三 + 大三 的情形,比如 D F A,C调里就是 2 4 6, 2到4是小三度,4到6是大三度,这叫D小三和弦(D Minor)写作Dm,同样的还有 Em (3 5 7),Am(6 1 3)
【注意:根音确定了后,弹1 3 5是C和弦,弹3 5 1也是C和弦,只是转位了,5 1 3 也是,其它同理】
所以,我们用C调里的每个音(全部白键)来往上构建三和弦(实际上刚好就是隔一个按一个),会得到 C(135),Dm(246),Em(357),F(461),G(572),Am(613);注意还有个从B开始,但因为B D F是小三+小三,这是个减和弦,听起来很不和谐,因此一般不用。因此,是3个大三和弦CFG,三个小三和弦Dm Em Am;
那么,D和弦呢? Cm和弦呢? 他们分别是 D #F A(2#46),以及 C bE G(1 b3 5)构成,用到了黑键,所以C大调里是没有这两个和弦的,他们通常出现在包含这些黑键的音阶所写的音乐里。所以看到一个曲子是某个调的,就去先想一下这个调里,有哪些和弦?
其实知道了三和弦,七和弦就好理解了,在大三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小七度音,就是大小七和弦,加大七度,就是大七和弦;而小三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小小七、小大七。自己在键盘上找一找就行。
流行歌曲,通常就是一系列和弦的排列(称为和弦进行),在此和弦进行的伴奏下,加上一个旋律。
C大调里面,通常以C和弦开头,最终要回到C和弦,而经典的进行就是 C---F---G---C;当然可以中间有很多变化。
C大调的C和弦称为C大调的1级和弦,Dm是2级和弦,以此类推,Am是6级;
因此,如果用简谱写个旋律,下面写上和弦的级数(所以叫和弦级数谱/功能谱),至于演奏的时候,你让什么音作为1,就是什么调的,这就很方便!
比如,旋律是 1233 35 2341,配的和弦是 1 级; 那么C调就是:旋律音是 CDEE EG DEFC,而和弦弹 C大三;如果换成F调,那么旋律就是FGAA AC GABF,而和弦弹 F大三;下面是一个这种谱的例子:和弦是1级----4级的Major 7---1级---6m--2级小小7。。。弹什么调,一般根据演唱的人嗓子来决定啦。。。。。
文章评论